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

服务热线:QQ:1661145648

13960598583

姓氏文化
账号: 密码: 验证码:  
QQ登录
站内搜索:
翟氏家族姓氏源流
作者:admin

大凡中国人不管他是汉族,还是其他五十四个少数民族,都是太昊伏羲的子孙。太昊伏羲作为“人根之祖”,一画开天,一系万派,他以龙纪官,作八卦,造书契,作甲历造琴瑟,正姓氏,制嫁娶,教民渔猎等等,开创了一系列人类文明,位于三皇五帝之首,在位115年,定都和葬于河南宛丘。宛丘太昊伏羲庙是我们中国人祖的象征。我们把中国称为华夏,实际上是中华与夏翟的合称。

翟,通狄,姓。《书禹贡》:“羽畎夏翟。”孔传:“夏翟,翟雉名。羽中旌旄,羽山之谷有之。”《新唐书·诗邶风简兮》:“右手秉翟”舞人十六,执羽翟,以四为列,即占代乐舞所执的雉羽。大翟帝窖非常喜爱音乐,他叫乐师咸黑制作了九招、六列、六英等歌曲,又命乐垂作鼙鼓、钟磐等乐器,让之十四名舞女,穿着五彩衣裳,随歌跳舞,在音乐起鸣之后,凤凰、大翟等名贵仙鸟也都云集殿堂翩跹起舞,古时认为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招来凤凰。

画翟羽用为装饰的衣服。《诗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兮,其之翟也。”《礼记。祭义》:“岁既单矣,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,遂献茧于夫人。夫人日:‘此所以为君服与。’遂副裨而受之,因少年以礼之。”《礼记。明堂位》:“君卷冕立于阼,夫人副裨立于房中。”郑玄注:“副,首饰也……裨,王后之上服。”

春秋时期,中原有翟国,是狄人的部落。

翟姓,源出有五:

1、出自隗姓,以国名为氏。隗,本来是周代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,赤狄人的姓。春秋时,赤狄人活动于晋、卫、齐、鲁、宋等国之间的中原地区,称为翟国。公元前六世纪末,晋国大举进攻赤狄,灭掉了翟国,翟人大多沦为晋国臣民,逐渐融合于晋人。翟人的后人就以原国名为姓,称翟姓。据《国语注》:“居晋之翟,音狄,居汝南之翟,音翟。“新安翟姓,春秋时赤翟即赤狄之后,以种名为姓,后改为翟(Di音狄)姓。

2、出自祁姓,是黄帝轩辕氏的后代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及《通志·氏族略》所载,上古时候,北方有翟族(后称翟国)。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。传到古代春秋时,翟国灭于晋国,后来晋国又灭于韩、赵、魏三国,到战国时,这三国又先后灭于秦国。在这长期战乱中,翟国人都以原国名为姓,逃奔迁居各地。由于各地方言不同,翟姓形成了两种读音,居于北方者读(Di音狄),迁居南方者读(Zhai音宅)。

3、出自姬姓,以国名为氏。周成王封次子于翟(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阳),其后以国为氏。

4、出自张姓改翟而来,、据《知足集斋集》所载,安徽泾县之翟姓,原姓张;现将陈水康先生《翟氏宗谱写春秋》一文有关改张为翟的典故转抄如如下:

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,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国,后被晋国所灭,遂以国名为姓,称翟氏。西汉王莽纂政,丞相翟方进之子翟义,以东郡太守之职,聚兵十万讨莽。翟义事败被杀,王莽下令灭其三族。翟义的后裔幸存者翟,于西晋时避祸于泾县水西(青弋江上游桃花潭西岸)玉屏山下钓隐台建庐而居。子孙繁衍,玉屏山麓突然山洪爆发,水势汹猛,冲掉翟村村落,全族覆没,惟独翟敬六幸免于难,避于水东(桃花潭东岸)异姓居住处。

翟敬六并不姓翟而姓张,名叫张佑保,他是湖北省沔阳人。其父张定畿,堂叔张定边与陈友谅友善,于元至正十一年(公元1351年)一同弃官举旗投奔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。至正十一年(1357年),陈友谅平内乱,建汉国,定都九江,自称汉王。至正二十年(1360年),又杀掉徐寿辉称帝,国号汉,年号大义。陈友谅依张氏起家,做了皇帝,故封功臣。封张定畿为汉军大将,张定边为汉军太尉。后在攻打吴都南京战斗中,大将张定畿为掩护陈友谅突围,不幸阵亡。陈友谅败回九江,念张定畿作战有功,抚其遗孤张佑保为养子,改姓陈,养于宫中。至正二十三年(公元1363年)陈友谅与朱元璋激战于江西鄱阳湖,陈友谅因骄而失去战机,结果60万汉军败在朱元璋20万吴军之手,友谅中流矢死,太尉张定边中箭败逃,死里逃生,携张佑保逃到泾县水西翟村避祸,改名张宗道。为保全忠臣之后,将侄过继给翟村翟爱二家为继子,更姓为翟氏。因翟家辈至“忠、和、爱、敬”,张佑保为“敬”字辈,位于翟爱二的第六子,故取名敬六。张佑保即张敬六娶妻李催贞,生三男三女。长子丑关、次子李生、三子再生。丑关无传,李生娶王氏生三子,再生娶唐氏生六子。翟敬六为复兴翟府,百折不挠,繁衍三子九孙,至明嘉靖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望族,人丁数千。至清咸丰时男丁已达三万余众(不到五百年)…

5、出自他族改姓而来: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,有的记音为翟姓;今瑶、满、蒙古、回等民族均有此姓

得姓始祖:轩辕。上占时期黄帝轩辕氏(一作有熊氏)部落首领,后为炎黄部落联盟的组织者。其部落原定居西北高原,与炎帝同出少典氏。后分路东进,在坂泉(今河北涿鹿东南)一战,打败炎帝,遂合并为一。后又擒杀蚩尤,被推为炎黄部落联盟首领。其时发明创造甚多(如棺椁、官室、舟车、蚕丝、医药、文字、历法、算数、音律等),故后人称赞他“能成命百物”,赋予帝王形象。翟国在春秋时世居北地,后灭于晋。子孙遂以国为氏,称翟姓,他们尊其先祖轩辕为得姓始祖。

附:

翟狄字音溯源解释

1、原本意思是天、天神。对应译法有:帝、狄、易,狄历、狄力、颠连、丁宁、丁灵、丁令、丁零、祁连、撑梨等等。匈奴语颠连为天,源于印欧语系的吐火罗语。祁连山即颠连之音变,是谓“天山”。狄,来源于狄历,简称北狄,是北方民族的统称或泛称。所谓狄,据民族史研究表明,是阿尔泰语系(天格里)的音译,意为天。古音“颠连”是匈奴语“天”的象征,是北方民族至高无上的天神。

2、意思是人,引申意思是住在林中的人。对应译法有:苍林(始祖轩辕与嫫母的长子叫苍林)、儋林、詹褴、橐离,投鹿,豆莫娄、狄、条顿(德国,古德语“diot”一词,意为“人民”)等等。华文”北狄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尚书>。《仲虺之诰》说成汤”初征自葛。东征,西夷怨。南征,北狄怨”。可见夏殷之际,已有狄的族称了。狄字从犬从火,应是表示游牧民族已有保卫牲畜的犬,同时人无定居,常常因火野宿。音读,则从其人自呼。藏文作SDe本为”部落成员”之义,后转为人民之义。可见最早形成狄族时,可能是羌俗、羌语的羌支部落,酋长称号叫“第巴”(Sde-Pa),简称帝,如黄帝,因而华言就称为狄。“狄”古音在定母锡部,舌头音,而今山东半岛方言中读“入”的儿化音“人儿”正是舌头音,和“狄”的发音殊似。

狄字是因为古时狄族是信仰拜火教的部族,拜火教拜火、崇天、崇鸟,狄人即指拜火的天族人。翟字是因为拜火教的祭司兼(和)部族酋长身穿羽衣、头戴羽冠。上古我们祖先翟族的聚居地翟地(黄土高原与内蒙南部一带,中华民族的发源地)遍布原始森林。

徐中舒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之贡献》谓狄之本义为林木者,明人称居森林之女真为兀狄哈,蒙古称林中人为兀良哈,兀为北族之发音,哈之义为人,是狄与良俱为狄历之二音,当是北族语之遗也。

何光岳《北狄源流史》狄从字形分析,犬旁从火,犹如秋冬狩猎时,在草原上放火烧草丛,把野兽从草丛中赶出来,再纵犬追逐,将野兽驱向-狩猎埋伏的目标地,再聚而捕获,取得较好的效果。蒙古草原上历代游牧民族如突厥、契丹、蒙古都用这种方法狩猎。而近代游牧于西北草原上的蒙古族、哈萨克族,则仍然沿袭着这种古老传统去围猎。在火烧草原时发出响声“狄!狄!狄!因此作为狄音。

3.引申意思是一种长尾的雉鸡,凤凰的原型。翟又引申为翟鸟的羽毛之义。皇、帝之本义,即凤凰、天翟之义,亦即太阳鸟、三足鸟、神鸟。引申出“美大”之义,古代是以翟鸟来象征天的,又借代为天帝。翟鸟又叫天翟、夏翟鸟,又单称作夏……华夏是由中华与夏翟的合称,四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是翟人(黄帝族)首领,入主中原与中华羌人(炎帝族)形成华夏族。何光岳《北狄源流史》狄又通翟,两字同音义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翟,山雉也。尾长,从羽从隹。”《书·禹贡》:“羽畎夏翟”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“女床之山有鸟焉,其状如翟。”

注:“翟,似雉而大,长尾。”是翟即长尾鸟,叫声“翟l翟l翟!”因以长尾鸟叫声称翟鸟。今长尾鸟已濒临绝迹,极少见到:是狄人的东支因融入东夷人崇鸟习俗,而改以翟鸟为部族图腾,以后有因以翟为姓氏,翟氏成为狄人的大姓。

4、引申意思是“强有力”。商周时期(公元前11世纪~前5世纪),“狄”又被称为“翟”(di)。在先秦及两汉时期,翟人被称为“丁零”、“丁灵”或“狄历”。到了公元3世纪以后,又相继被称为“敕勒”和“铁勒”。这些词尽管写法不同,发音却十分相近.这都是同一族称的不同汉文音译。这个族称来自另一种语言,即翟人自己的语言。而在公元6世纪以前,翟人尚没有文字,因此我们对他们的称呼只能沿用汉文史书中译写的名称。公元6世纪以后,铁勒人开始用突厥卢尼文拼写自己的语言,并且用这种文字刻写了许多碑铭,其中有些一直遗留至今。1893年,丹麦语言学家汤姆森首先将这种神秘的文字解读出来,人们才了解到他们的自称是Turk或Turuk,是“强有力”的意思。汉文的翟、狄、丁零、狄历、铁勒等都是音译。

5、引申意思是“苍狼”。犬戎北狄古族犬狼崇拜及神话传说考辨,犬戎、北狄为古老的阿尔泰语系民族,是近现代蒙古、突厥语民族先民。

犬戎之”犬”为犬戎语词汇,意为“狼”,与后世鲜卑、蒙古语的”叱奴”、“赤那”(ion,意即”狼”)一脉相承。犬戎为古代崇拜犬狼古族,有关神话传说称犬狼为他们的兽祖或图腾。”狄”与”翟”通,而”狄”或”翟”之称并非汉语意译,而是狄语音译,意即”犬”,是古突厥语词汇。代人为北狄之一支,也是一个崇犬古族,同样以犬为兽祖,在相关的神话传说中得到证实。


网站首页| 法律申明| 帮助中心| 网站地图| 联系我们| 关于我们

Copyright © 2014 - 2019 中华大族谱网 (http://www.zhdzp.com http://www.中华大族谱.com

版权所有:三明市三元区海岸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翻版必究   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:闽ICP备14003303号 闽公网安备35040302610005号

本网站为非盈利性民间公益网站,所有(原创、转载)文章、影像作品资料版权均归作者所有,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联系本网妥当处理!!

监督电话:13960598583 QQ:1661145648